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关于仙桃市农村养老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发布日期:2015-04-01 06:06:00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增长,在构建现代民政养老体系中,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是重中之重。我市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面临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养老机构供给严重不足。加快发展现代养老服务业,是加快推进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是深化民政体制机制改革,引进社会资源和市场手段的重要途径。
       一、农村老年人口基本情况
       我市是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较快地区之一。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与东荆河之间,江汉平原腹地,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截止2014年底,在册总户437625户, 156万余人。全市辖3个街道、1个工业园区、1个风景区、2个原种场、15个镇,共22个镇(街道、场、园、风景区)。共有63个居委会、679个村委会。其中农业人口114.4万余人;城镇人口41.8万余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31.32万余人,占总人口的20.08%,这其中65岁以上农村老年人15.6万余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9.81%以上;约73.5%的6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在农村。我市每年人口老化以3%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占全市总人口的25%以上,仙桃将步入“人口负债期”,随着社会赡养系数急剧升高,老年人口比例增加,不久我市将进入重度老龄化时期。
       二、农村老年人现行养老模式
       农村老人养老基础主要是“土地化生存”,这也是制约农村老年人养老的“瓶颈”。当前我市广大农村继续延续着以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在传统的小农经济条件下,土地是农民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谋生手段,是农村家庭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在以家庭为社会生产单位的情况下,父辈们靠土地培育后代,生产生活;子辈们靠继承土地和耕作劳动收入来维持生活,赡养老人。
       面对城镇化发展加快和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入城镇的现状,以往传统养老格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资源危机,如何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农村老龄工作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焦点。长期以传统家庭养老的广大农村老年人面临着既“失地”又“失亲”的危机,“留守”老人、“失地”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首位需求是生活照料,其次是医疗康复,最后是心理抚慰,由于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许多农村老年人养老、医疗、服务均难得到有效保障。
       三、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和问题
       1)生活水平偏低。我市农村农村老年人多居住在矮小房屋(老居处),阴暗、潮湿,与儿孙们居住新宅、正房形成了鲜明对比,隔代间的贫富差别在农村比比皆是。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这一代农村老年人都挨过饿、过过穷日子,只求饱,不求好,更谈不上均衡营养。老年人可以跟子女共同居住的,生活上更没有特别要求;单独居住的老人、空巢老人在生活上更是凑合,有的一天两顿饭烧一次火,能省则省,老人碗中少油缺肉的境况相应存在。经调查了解到,农村80%以上的老年人依靠种养殖、外出务工等劳动收入实现自养;不到10%依靠工资、补贴和政府养老,15%以上依靠子女供养,靠子女供给的绝大多数只能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
       2)养老设施匮乏。农村老年人口多,养老设施欠缺。大部分老年人生活在农村,由于耕地的减少、体力下降、子女外出务工等各种因素,传统的依靠土地和子女养老模式减退。农村养老机构只有“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福利院,均有制度不严谨、工作人员不齐、经费保障不足等因素制约,难以发挥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的依托功能。
       3)缺乏精神藉慰。当前农村养老产生很大误区,很多子女均认为平常老人有吃、平时给点“零花钱”就尽到了孝道。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障,钱固然重要,但精神慰藉对老年人来说也至关重要。当前,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带来了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在生活上的时空分离和地理间隔,长期以往,父母与子女的感情纽带变得松弛、精神慰藉变得十分脆弱,由此带来的是子女孝道的下降,老年人精神慰藉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多数农村老人在儿女成家后就跟老伴相依为命,在老伴去世后就孤独一身了,非常的寂寞、孤独无助。儿女在家的,还能经常前去看望;儿女外出务工的,一年半载见不到一面,何谈精神慰藉。同时,由于计生带来的家庭小型化(普遍家庭形成2人养4老格局)和空巢化,特别是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失独老人普遍处于寂寞、孤独的精神状态。
       4)医疗费用过重。缺乏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较为严重。老年人是各类疾病多发的群体,且不少老年人有老年性疾病、慢性病,很多每天都要吃药或打针,对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消费,一旦老人再生病,就一筹莫展,根本去不了大型医院及时救治;很多农村老年人生病很少到医院诊治,平时能挨过去的小毛病就在家休息几天,难以抗拒的急病就到村卫生室抓点药、打打了事,遇着重大病就索性放弃治疗。
       5)思想负担增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青年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农村养老人力资源大量流失,大多数老年人一生拼劲全力只是为了子女体面成家,从不为自己日后生活、病情等方面考虑;等子女成家后,还要继续为其孙子攒积蓄,直到不能动了就把自己交给了儿子;留守老人舍不得丢去那几亩“薄地”,不顾身体状况和年龄的大小,只要能动,依旧步履蹒跚看门种田带孙子。另很多老年人家有几子女,但只能跟着家境最差的子女生活,随着生活压力增大,农村流行一句话,老年人最好的儿子是“三子”(绳子、水子、药子)。这虽然不是所有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写照,却是农村老人的一个缩影。
       四、农村老年人养老对策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培育养老服务市场。统筹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逐步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完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形成市场导向、布局合理、供给平衡管理规范、健康有序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格局,构建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对象公众化、内容多样化、队伍专业化、监管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登记审批、监督评估、规范管理,严格按照福利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养老机构不同类型,制定相关规定和评估体系。
       二是突出社会力量,整合养老服务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项目委托、购买服务和以奖代补等形式,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加大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明确养老机构建设供地方式和指标,破解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瓶颈问题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区为老服务机构,同等享受养老床位运营补贴,享受税收、水、电、气、供暖等优惠政策。同时,发展志愿服务“时间银行”,调动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等多种服务资源参与养老服务。鼓励发展家庭老年护理服务,探索研究将家庭成员照顾低收入失能老年人纳入养老公益性岗位。
       三是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市场带动发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明确专业分工,形成行业优势。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的价格调节作用,扩大经营规模,增加供给。鼓励社会资金设立养老服务基金,重点扶持发展老年生活用品、康复护理产品、文教科技、宜居住宅环境、休闲旅游和金融保险等六大行业,形成养老服务业领域的知名品牌。强化民政部门牵头履行业务监管职能,加强宏观引导、行业规范、规划编制、业务指导、信息发布和监督管理,制定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估考核机制
       四是完善基础制度,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老年服务专业教育,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开辟培训基地。推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与专业技能等级、从业年限挂钩制度。支持养老服务教育培训、研究交流、咨询评估和第三方认证等服务。支持是社会福利协会、市专业照料学会开展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制定、服务质量评估、服务行业监督,逐步探索建立养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同时,完善养老服务事业经费增长机制,增加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份额。
(仙桃市社会救助局 黄刚俊)